泥鰍是近兩年才興起的養殖品種,是因為南美白對蝦太難養了,太難嫌錢了,大家都養怕了,虧聲連天,養殖的情況愈發的艱難,養泥鰍有點是無奈之舉。大部分養泥鰍的都是從養蝦轉養過來的,泥鰍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若再養不起來,則會大面積的挫傷養殖戶的信心。但大家對泥鰍并不是很熟悉,對蝦與泥鰍是兩種不同的品種,而攜興水產在這兩年跟蹤泥鰍這個養殖品種的過程中積累并總結了相當多的成功經驗,愿與養殖戶們分享這些經驗,幫助養殖戶們賺到錢,賺回信心。
一、泥鰍開花三部曲--成數決定盈利
1、第一步,清塘動作
水體清零動作養殖的起點,是影響成數的第一步,塘里的“雜質”必須要徹底殺滅,建議:
①茶籽+漂白粉/菊酯類(水體清零)
②3天后用重毒清1畝/包解毒(解除藥殘)
③放苗前每畝1包C60(防應激提成數)
2、第二步,水質控制
從放苗至放苗后30天以內,PH必須控制在7.0-8.2之間,且不能讓有害藻成為優勢種。
①PH超標處理:重毒清2畝/包+降堿靈3畝/包(有效控制PH)
②維持穩定PH:用乳酸菌3號4斤/畝潑灑,同時內服(健腸胃,防蟲害)
3、投喂:東丸苗寶3號
① 放苗第二天開始投喂
② 開花,100萬苗/1斤投喂開口料*3餐(拌乳酸菌3號潑水投喂,誘食腸胃好,預防滋生車輪蟲、孢子蟲和高PH值)
③ 寸苗,約1000尾/斤,10萬尾/投喂東丸苗寶3號*2斤*3餐(拌乳酸菌3號拌料投喂,預防滋生車輪蟲、孢子蟲和高PH值)

二、養殖過程中常見病害和水質問題
1、常規管理
養殖中常見的寄生蟲病或者是細菌病,歸根到底還是底部與水質的調控沒有做足功夫。底好蟲就少,水好病菌染不到。每10-15天使用:
①底毒消5畝/支+底水雙效/對路3畝/支(抑蟲爽水)
②藻動力/2畝+滋潤/3畝的(穩水控PH值)
2、氣泡病
 
氣泡病稱漲氣病,由于水中氣體含量過高,病鰍腸道充氣,腹部鼓起,身體失去平衡,生理機能受到嚴重影響,體力過度消耗,漂浮于水面最終死亡。
處理:排換水1/3,重毒清/2畝+粗鹽20斤/畝(通透水體,調節滲透壓)
3、赤皮、爛身、爛尾
綜合性疾病,多為由寄生蟲、細菌感染、水質問題而造成,體表充血發炎,蔓延于全身,水質惡化,感染熒光假單胞菌引起,一年四季均可流行。病魚體表充血發炎,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充血,潰爛;胸鰭、尾鰭充血并爛掉;嚴重的肌肉腐爛,潰瘍處易感染寄生蟲;鰭條間的組織常被破壞呈掃帚狀,死亡率高達80%,做好常規管理可有效防止此病。處理:
①晴天上午C60一畝/包+重毒清3畝/包;
②2小時后氨基酸碘3畝/支+清熱消炎靈3畝/支;
③連續兩晚底毒消4畝/支。

4、水霉
由于鰍體受傷(凍、蟲、刮),霉菌孢子在傷口繁殖,并侵入機體組織,肉眼可以看到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鰓組織亦會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多發生于氣溫較低時期,多為凍傷后和緊迫性二次感染造成。
預防:刮網前每畝使用1包C60,刮網后用氨基酸碘4畝/支;勤改底調水防蟲防菌;
處理:神劍1.5畝/支,連續兩天,殺滅霉菌;氨基酸碘4畝/支,修復傷口。

5、氨氮、亞硝酸鹽超標
長期處于亞硝酸鹽或氨氮高的情況下,會產生重毒現象,表現為慢游,失去活力,甚至死亡。處理建議:
①上午:重毒清3畝/包/+硝立凈2畝/包
②下午:底毒消4畝/支(連續兩天下午)
③調水:滋潤/4畝+硝化益水寶/3畝+紅糖10斤/畝(次天浸泡2小時使用)

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